Italy 4th day, Florence


我一直覺得,如果再不寫下去,我大概永遠都不會在為這次旅行寫些什麼了吧……。

瑞男一直很嚮往 Florence,不過我不知道為什麼。引領我思考的,那翡冷翠是文藝復興的重鎮、是詩人靈感的泉源、是「Under The Tuscan Sun」裡 Frances 新生命的泉源。而那是不是一種「城市裡特有的意象」,在開始遊覽前我腦中浮現的是台北捷運響起的警笛聲、風聲、車輪與軌道間的尖銳金屬聲,街角新開的 Starbucks,在 Bisto 98 前聚集時髦並富有都心風格的年輕人們、在紛雜的捷運地下街裡擦身而過那人的表情,而那些種種事物逐漸內化而成城市裡特有的思維,變成人生活在這個城市的準則、樣貌,那並沒有明訂,但人會在那樣的情緒當中逐漸變成相類似的人種,像是聚落、種族,或者就稱為城市。

聖十字教堂

上面是聖十字教堂,不過我現在對他的印象非常的薄弱,我只記得在他面前有一座米開朗基羅的雕像。但米開郎基羅的人生並不順遂,就算他在雕刻、繪畫上達到藝術的高峰,也無法彌補他對文藝復興當代風格的失落感。

洗禮堂

天堂之門

在介紹聖母百花大教堂之前,我們先看到的是在他對面的洗禮堂。而他面前金碧輝煌共鑲有28塊浮雕的門,那曾被米開郎基羅讚嘆為「天國之門」,也可見這門的精細與華美。在這扇門上浮雕的都是聖經上的故事,像是「摩西領受十戒」……。

而你可能早已發現,在那政教合一的時代下,所有的藝術、政治、宗教都是分不開的,他們用藝術來讚嘆神的奇妙作為、用神所說的話語教導人民,所以才有今天這樣雄偉的教堂,有美麗的彩繪玻璃,有華美的天堂之門。即使在政教分離的現在,即使在外邦人的眼中,也能看見生命的痕跡,也能看見神所帶給他們的感動……。

聖母百花大教堂

聖母百花大教堂,圓頂

那圓頂可以說是巧奪天工,還記得我之前所說的,圓頂需要比歌德式建築需要更大的支撐力,而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圓頂更是如此。這圓頂並不是在教堂建造好時就完工的,許許多多的建築師都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建造這個圓頂,直到菲利波 (Filippo) 和布魯內萊斯基 (Filippo Brunelleschi) 這兩位建築師才將圓頂順利的建造完工,而現在的佛羅倫斯,也立法嚴禁高度超過圓頂的建築物興建,以免搶去這圓頂的風采 :p

聖母白花大教堂,圓頂

在內側則是著名的壁畫「最後的審判」,在頂下往上看時,你會驚嘆,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讓藝術家們爬上這樣的高度,斜仰著身軀,冒著生命危險畫上十幾年。對我們這些佇足於此的觀光客而言,我們所讚嘆瞬間的燦爛,是用許許多多的意念與努力所堆砌而成的,在這之下仰頭,你可以感受到那種對於藝術的熱中,也可以感受到那對於宗教的敬虔。

但丁

在往烏菲茲美術館的途中,我們經過了著名神曲家「但丁」的故居。

維納斯誕生

烏菲茲美術館 Uffizi,你在口語發音上就可以瞭解,這和英文的「Office」非常的相像,而烏菲茲美術館在成為美術館前的確是當時梅迪奇家族的辦公室。在這裡我們看見許多著名的藝術品,如波提切利的「維納斯誕生」、「春」。在「維納斯誕生」當中,你可以看見維納斯從水誕生的那瞬間的美麗,如果時間再往後推移個十秒,右方的春神就會為維納斯披上外衣,而那美麗的瞬間就只能留存於每個觀畫人的幻想中。

在烏菲茲美術館,帶領我們的是當地導遊陳先生。我要怎麼形容他呢?個頭不高,有著略顯灰白的頭髮,但他的棕色瞳仁裡,你可以看到一種沈醉於藝術的氣質,而這樣獨有的韻味也表現在他眼中、在他口語當中。

像是這樣:
「你看見聖母瑪麗亞心中的狂喜嗎?」
「聖人的情緒是不流於表面的,但我們知道瑪麗亞在這一刻仍是狂喜的」
「因為他臉上那一抹暈紅,暈紅代表狂喜、鵝黃代表哀愁」

也許這不夠清楚,但也無妨。在那一刻裡,我是感佩這樣的氣質的,藝術、音樂、歷史、地理……何等多的東西都在世界上發展,人一生就這樣短短幾十年,能一輩子投身於鍾愛的東西是何等的幸福。

而我們只是他生命中的過客,經過看見,然後離開到自己的生活。

烏菲茲美術館外

我只是單純喜歡這張照片而已……在烏菲茲美術館外。

市政廳廣場夜景

夜景是最難拍的,也是最美的。

, ,

One response to “Italy 4th day, Florence”

  1. 我喜歡這張: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hub19/96237919/in/set-72057594060062230/

    如果沒弄錯的話
    應該就是你自己也喜歡的這張

    不過我喜歡這張給我的感覺
    是在看見你說你喜歡之前

    所以
    請叫姊姊 😛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